TYCF 春季讀書會第一次會議紀錄
文/張譽馨
這次參與讀書會的成員除了TYCF的伙伴外,還有在苗栗社大工作的實務工作者。因此討論除了針對文本內容的理論知識進行對話外,也將學術理論和實際生活實踐做對照。大體而言我們主要圍繞在兩個重點上。第一,文中描述的「公共行動社團」有沒有可能從村落內部發展出來呢?而地方菁英派系又真的如此不利於社區發展嗎?是否台灣社會存在著一個前提,就是生活世界的民主化必須和地方菁英派系的發展相協調!有沒有可能是必須在地方派系的基礎上,借用菁英們的影響力慢慢去改變社區公民的民主文化素養呢!
關於生活世界的民主化,有伙伴認為,只有當社會沒有一個人是以「做社造」為職業時,我們的人民和地方社區才不會反覆落入「方案競賽」的劇碼。相反的,也有伙伴認為就是因為當下民主文化素養不足,所以才需要一些團體組織來帶領、教育民眾。關於第一點的討論,社區工作者提出實際操作上的經驗分享,其認為社造活動均應當著重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但因為社區營造是國家政策下推行的方案,因此各社區總是在「設定目標與達到目標」的循環間不斷運作。所以,當我們針對一個群體或社區提供服務時,或許先不要去尋找太多「應當被解決」的問題,而是先衡量社區有多少人力和財力可以投入,試著去推行社區公民有興趣、有意願做的活動。如此較能跳脫原本傳統派系動員的人力活動。
第二,根據作者的文章,TYCF偏向公共行動團體的屬性,而當我們面對以青年為主的社群時,TYCF又該如何以身體實做來使「青年動起來」呢?關於此我們並沒有討論出一些具體的結論,但卻是我們應當仔細去思考的問題。
綜合而言,由於本次討論多了社區工作者的參與,使得討論多了實際操作面項上的思考與運用,而不在限於理論層次的論述。因此,後續幾次的討論可以增加實務者的參與,尤其最後一次討論,可以邀請社區工作者和楊弘任一同輿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