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介修
2000年政黨輪替的新局面中,環境運動轉型的現制和可能,哪一條策略路徑提供了環境民主化的實踐可能?這是作者在《綠色民主》最後一個部分所處理的發問。透過對於社會運動政治交換關係自主或依賴理念類型的建立(第七章)、執政者社會改革面臨情境的分析(第八章)、以及質疑環境公投在當今政治情境下的限制(第九章),分別從社會運動者、執政者以及公投等面向來展望台灣環境民主化的遠景。
##ReadMore##
第七章作者透過美濃反水庫以及貢寮反核四兩個台灣當代重要的環境運動,來建立社會運動政治交換關係當中,「自主」與「依賴」的理念類型(見書頁277簡表),在不同的政治聯盟強弱關係下,也造成了不同的內部組織過程。在建立了這兩個理念類型的過程中,作者同時指出了不同的社會運動起源(政治人物或地方獨立人士作為起初發起動員者)、和社會運動所掌有資源的質量特性(自有或借用),關鍵而交互影響了不同類型社運的形成。此外,不同類型的社運也造成了不同的結果:動員框架(文化的或政治的)、政黨支持的強弱。最後則進一步指出了自主的社運較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運動成敗和政黨取得執政權也得以區分開來;依賴的社運仰賴政黨的外部資源的不平等關係則失去了自行擴張的能力,也因此從屬於政黨的目標和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自主的社運,並不意味著「獨立」於政治衝突和議程之外。紮根於社區的自主社運實踐,提供了地方文化認同與其他普遍主義的價值,如環境正義論述結合的可能,社會運動透過自主性的政治交換關係決定自己的命運。
第八章則從民進黨甫上台之際,廢核政策的失敗來開展,說明社會改革落實為具體政策的成敗因素,來展望進步改革的可能性。作者反對國會少數的客觀因素、以及民進黨缺乏改革意圖等兩種本質論的解釋,進一步從改革的特殊情境組合下(持續社會動員、改革機會、政治策略),說明改革失敗並非先天注定的。相反地,在民進黨上台後,反核運動重新燃起更為密集與廣泛的社會動員,政黨輪替所帶來的政黨重組、台灣電力市場的再結構所提供的潛在改革機會,在執政黨政治策略運用失策下,終始廢核政策無法落實。一開始的政治和解、執政後的拖延、「約期決定」的處理方式,到最後以冒進改革回應社會壓力,除了讓廢核政策失敗,也因此加速了民進黨的保守化,以及反核運動者的長期挫敗等深遠影響。因此,雖然「通往改革的道路是險惡而狹窄的」,然而改革者的弱勢並非無法扭轉。透過持續的社會動員、改革機會的掌握以及政治策略改革聯盟的建立,社會改革並非不可能。
第九章處理的是在政治轉型動盪下,台灣環境運動高度依賴於公投這種政治化的抗議劇碼的原因,以及環境公投在環境民主化以及環境正義的許諾上的限制。在政治民主化過程興起的台灣社會運動,開啟了選舉主義的運動路線,讓社運者相信,只要有選票即能改變不平等與壓迫。環境運動在這個選舉取向策略以及其本身的地方性格等因素下,公投成為其運動處方。雖然環境公投帶來了民主價值的日常化、社區化,同時拉近了民意與專業知識的落差,然而在台灣民主深化之途,環境公投的在地化、防衛性性格,以及地方諸多「假公投」的出現下,公投作為一種政治參與形式,公投並無法達成風險重分配的效果,在缺乏保障在地與弱勢的制度設計下,公投可能成為強化環境殖民的支配工具,沒有改變既有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反而強化了社會強弱勢間地區隔而深化環境的不正義。這揭示著台灣市民社會乃是由諸多自主領域所構成,同時在全球化與民主化對於政府威權的消減下,社會運動者所對抗的不一定是國家威權的壓制政策,而應該開始思考在政治權威弱化之際,環境運動也應開始思考如何面對一個政治權威弱化下的運動路線。
在第十章的結論部分,作者重新回到了本書核心的三個問題:環境運動的起源、政治關聯性、以及策略。作者認為草根社區的受害經驗、鄉土認同、社區網絡等要素,使得其成為台灣環境運動的起源,並開展了台灣環境運動中南方生計與北方荒野兩條路線的並行。此外,環境運動是台灣政體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行動者,在政治自由化、民主化與政黨輪替等不同政治機會結構下,環境運動採取了激進化、制度化以及利益團體化等不同的路線。最後,在台灣民主體制確立與政治常態化的過程中,政治體制的發展能帶來的啟發愈來愈有限,因此社會運動需要嶄新的語言和策略來繼續其未竟的任務。
當前國家能力的減弱,以及環境運動的亞政治化,更呼籲著我們脫離過去國家主義以及傳統政治民主,追尋新的運動路線與策略的迫切。走出了運動戰(War of manoeuvre)的激情社會動員之後,街頭不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運動場域,舊有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矛盾也已獲得相當程度的解決。今天我們面對著資本主義與環境、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對立情境,我們將需要從更新穎多元的陣地戰(War of positions)來走出既有的運動想像,包括社區主義的行動、綠色投資與消費、各專業領域的理念滲透,透過更為多元豐沛的市民社會能量的啟動,以及更多據點和戰場的開拓與綿延,將能提供環境民主化的實踐可能。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